暗区精英三角洲综合暗区精英三角洲综合暗区精英三角洲综合

共话长三角 • 科创先锋

重播
暂停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携手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构建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促进长三角大科学装置集群共建共享......”,在刚刚闭幕的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携手”成为热词,同样也成为扮演好“开路先锋”角色的关键词。

2022年,三省一市相互间技术合同输出25273项,技术交易金额186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12.5%,为"强劲增长极"打下基础。

此次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更是进一步指明,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推进实施联合攻关计划项目。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开放创新生态改革、以及长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等也都成为下一步协同创新的重点内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说,携手是发挥每个人的比较优势,最后形成一个大家都在高点上,通过协同创新来弥补产业链的断点、堵点、痛点、难点,以此来形成长三角的经济增长力,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认为,协同涉及方方面面,既有产业,也涉及企业,更有来自大院大所的协同创新。只有通过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还有产业上下游的这种协同,才能够达到共赢的目的。

来自企业的代表科大国盾量子总裁应勇说,要通过市场化的一个机制,来推动科创协同持续地推进下去,而不是一次性的、一个政策性的、一个导向性的、一个宣传口号式的工作。

"项目经理"制度是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充分利用长三角科创资源而进行的机制创新,如今这一新举措已经被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进一步推广到长三角各地。截至目前,长三角国创中心体系已经拥有研发人员1.5万余人,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转移转化技术成果近6000项,累计服务企业超过2万家。

对于这一机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说,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学习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同时也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这种做法解决了创新要素的流动问题,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接下来,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让更多的企业来参与,这样才能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在合肥市委常委袁飞看来,长三角要充分发挥大院大所的合作。他举例说,在合肥围绕产业需求,已经共建了很多新型研发机构。其中,市里面侧重于落地,换句话说,就是政府怎么样把这些机构服务好,怎么样把这些产业支撑好,怎么样搭建更多的平台。而省里面,更多的是帮各方统筹协调更多的资源,对接各种资源,尤其是比较难对接的资源,这样才能帮科创企业更好地作体制机制的创新。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发展计划,已经上升到2.0版。”上海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说,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关键的一链还是人才链,只有人才才能支撑科创全链的发展。他认为科创生态环境,某种意义上就是人才发展的环境,从宜居问题到生活问题,这些都需要政策来培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暗区精英三角洲综合 » 共话长三角 • 科创先锋